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3篇

[发表时间]:2014-08-02     [浏览次数]:

第一篇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

(一)学生方面

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没有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把学校体育同终身体育连接起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课程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被迫强加的,因此,很难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很难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教师方面

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体育教师按照自身的意志和习惯来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学生只能依照体育教师的要求上课,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主宰体育课堂,以及组织、指挥学生,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能在体育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体育活动,这种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独立体育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合理的增加体育活动项目,逐渐扩大学生自主选择及自由学习的权利。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发现学生所适合的项目,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依据教育部提出的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以及体育健康课程的发展规律,高校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且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以此来满足不同水平及爱好学生的需求,同时体育教师要利用灵活有效的组织方式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在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加强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统一

促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学遭到了很多方面的冲击,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逐渐淡薄,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也渐渐被人淡忘,因此,当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众多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指导思想,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显得日益重要。这一指导思想是所有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及活动的基础前提,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的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目标,深入改革,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之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减少期末终结性评价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评价所占的比重。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当注意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和年龄差异,进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使体育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三、总结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人才、知识竞争趋势,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更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来自于《青年文学家》杂志。《青年文学家》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朱江天 工作单位:长春大学体育教研部

第二篇

1、高校体育教学的含义、特点以及任务

1.1高校体育教学的含义。5体育教学理论6中指明体育教学概念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通过掌握技术和技能,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活动能力、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课程。

1.2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2.1实践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具有统一性。同时,二者均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一定的体育活动和合理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

1.2.2大众性。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大众教学而非专业训练,学生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教学任务重在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的拓展而非不断的深人。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不含有专业竞赛性质。

1.2.3自主性。教育部大纲明确了高校必须开展体育教学的任务,但未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开展内容和形式做出规定,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教学大纲,因而,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

1.3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

1.3.1强健学生体魄。这是体育教学的最低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保证身体的正常健康发育,塑造良好的外在体格形象,同时,增强学生体能,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3.2培养终身锻炼观念。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教学不仅要起到在当期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更要通过身心的教育,培养学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1.3.3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体能的考验,更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在体育锻炼中,难免遇到障碍和挫折,而适宜的体能教学和锻炼能够起到敦促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作用,长期的训练会增强学生毅力、勇气和恒心,培养团结互助、团队合作精神,更能起到身心上的教育和涤荡作用,使其拥有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2.1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缺乏明显的目标性,对体育课课程形式、学生兴趣培养、课程考评机制等缺乏系统的规划,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严重缺位。对于创造积极的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的意义也认识不足。

2.2教学观念上。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也存在于高校的体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只注重将自身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接受意向和程度,使得体育教学不仅未在学生身心负担的减轻上发挥积极作用,反而形成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影响了教学质量。

2.3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教育,重点在教学的广度,而许多高校沿袭传统的竞技观念,只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多样性的喜好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形式古板单一。

2.4教学设施上。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等是大学体育教学基本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当前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膨胀,高校受到经费限制和时间、施工条件等的限制导致体育场地的扩大、器材设施的增加和完善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增长的速度,最终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落后和种类、数量的残缺。

2.5教学人员上。我国高校教师在德智体美方面的配比不均,体育老师承担的教学量普遍偏高,这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广度和深度。石学生思想上。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存在质疑,对课程的

关注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对体质健康不够重视,对体育存在传统的偏见和歧视,不愿意从事体育活动,对体育课缺乏基本的兴趣。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3.1明确目标,完善体系建设。各高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制定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目标体系,明确体育教学任务,并注重任务实施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3.2转换观念,注重健康发展。体育课程设置应从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体育能力培养为心中,体育教学过程从强调运动技能提高转变为注重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效果评价从运动标准转变为健康标准,树立/健康第一0的教学观念。

3.3丰富教学内容,改革固有体系。教学上应运用/情感教学法0、/快乐教学法0、/合作性教学法0、/创造性教学法0、/探究性教学法0、/游戏教学法0等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3.4加大经费投人,合理利用资源。政府应当设置对高校教育设施标准的最低限制,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高校应平衡资金分配,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的自然资源。

3.5强化师资力量,注重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重视学科梯队建设,优化成才环境,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0作用,采用/走出去0/请进来0办法,有计划分批期定向培养,加强教师的进修与深造,适量增加体育教师数量。

3.6拓展学生视野,转变抵触态度。教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和定位体育,懂得尊重体育,注重体育和热爱体育,主动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变体育参与意识为一种自然的习惯,注重强化健康运动理念,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缓解学生对体育的抵触情绪。

3.7鼓励创新。充分发挥民主,调动学生和教师在体育改革的教学模式、内容、设施、具体形式方面的创新设想和行动热情,真正达到高校体育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我国体育改革任重道远,随着改革的深人和社会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的变化,我国高校的体育改革势必在解决旧问题时又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而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合理运用理论、积累经验、主动借鉴、勇于探索,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改革发展之路。

作者:陈恭鑫 工作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第三篇

1.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仍然僵化着的体育教育观

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影响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越来越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趋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任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教,学生学”;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也只是想学生传授“三基”的内容,而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对学生仍然只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完成度和完成时间,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心理等方面的培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位置,学生居于次要位置,教师的就有教育思想观念和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学习方法。由此可知,制约着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即是体育教师自身的旧有思想观念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转变思想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成为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1.2学生的主体参与性缺失

传统的教育思想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次要的被施与地位,学生也就缺乏了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了学习。在“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显然是不符合学生的需要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环境方面的安排较多,却忽略了对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及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而现在的教育思想观念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过于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使得学生的主题参与性存在缺失现象,这是十分不可取的,这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之一。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都是促进学生个体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1.3体育教学内容单调

长期以来,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要求,多是进行竞技项目的教学,而非适合学生以及学校体育的课程教学。(2)在课程内容上过于单一,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动作示范,而对体育理论、终身体育观的教学方面有所缺失。(3)在课程内容方面缺乏灵活性,各自为政,又缺乏统一性。上述问题的产生使得现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与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日益分离,难以反映新的社会形势下,体育教育课程应该如何能够达到日益发展的学生需要。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必将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与“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行程没有达到预期,传统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仍然难以及时消除,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学校体育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来自于《体育世界》杂志。《体育世界》杂志简介详见.)

2.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

根据当今世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树立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教师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改革的意识并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是现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2.1树立高校体育教育新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思想指导行动,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也不例外。要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首先就是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变旧有的、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国的体育教育界并没有敝帚自珍,建立新的体育价值观,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教育界的共识。但是,知易行难,要想树立新的观念,必将要打破旧的观念,改革的路途充满着艰难险阻。作为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要有不畏艰险的精神,迎难而上。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育核心,以树立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思想为教育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体育教育新理念的深层次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2.2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

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进行优化和结构化,构建新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变化的需要,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提倡学生学习体育的参与性和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仅仅依靠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课就能增强体质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是学生将体育是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课外实践也要加强锻炼,方能够达到目标。

2.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以及内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增强体质、道德品质三个大的方面,但是就这么多年的实行情况来看,以此作为评价体系的标准和内容实在是太过虚无和笼统。进行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要最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细化。笔者将其划分为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高校体育教育的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必须建立多维综合评价观。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以考试的形式展现出来,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首先就是要树立多维综合评价观,即是在教师进行教学效果测评时(即考试),不仅要从生物学角度(即学生是否完成动作学习,是否增强了身体素质等),还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进行测评(即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得到了锻炼或者体育教育课程的学习是否有利于学到生的社会人际交往等)。多为综合体育评价的实行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者:宗诚 工作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