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课堂为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障。
审视过去的教学工作,我们发现,学生遵循教师的“谆谆教导”机械地记忆标准答案,记得焦头烂额去应付考试,到头来能力的提高却微不足道;硬性统一的课业一刀削去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动性,在应试教育的棍棒下,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过重的心理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赢得最高的教学效益。
一、从故事说起
每读到一个故事,都会感慨万千,浮躁的心因之而渐趋平和。鉴于这些故事背后的力量,今将它们收录于此,以期与广大教育界同仁共勉,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初衷。
1、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2、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3、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 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4、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5、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 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批评不一定非得疾言利色,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甚至可以是甜的!
二、谈谈教师的素质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和传人,是做人的标准和楷模。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师表”呢?故事中提到的几位教育家给出了我们答案。
1、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要有无私奉献的师魂
古今中外,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都是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热爱、把全部知识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那种把教育当作谋生手段,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对教师的神圣职责的亵渎。真正的教师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春蚕的精神、园丁的品格、孺子牛的志向;甘为人梯、做一个无名英雄。
(2)要有诚实正直的人格
诚实是正直的基础,是心灵美的核心。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依靠科学真理的力量,还要依靠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教师的人格既是立身之本,又是育人之基。教师的人格应是诚实正直的表率;应是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应具有“教书育人”的知识和本领;应具有美的外表。
(3)要具备爱生重教的教师观
英国教育家罗素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对于教师来说,真正的爱应该投入到学生身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与学生感情破裂,则教育失效,指挥不灵;教师与学生情理交融,则老师一言九鼎,学生言听计从。所以,有人说,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须知“教不严,师之惰”,姑息放任是对学生的坑害,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在心悦诚服之中接受老师的教诲。
(4)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品德言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上要做到“精、新、博”,“精”就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精通,要融汇贯通,运用自如;“新”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吸取新知识、新见解,讲课要有新意;“博”就是知识渊博。实践证明,学生最尊敬的是知识渊博又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
(5)要有严谨求实的师风
教育的本身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艺术与科学的严谨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水平的教学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学到老师的治学严谨,工作求实的方法和作风。
2、新时代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1)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
现代学生观。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对学生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创造能力的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个性和能力,让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还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研究的主人,主动涉猎知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
现代人才观。现代科学人才观认为,学生人人都可成才。这是因为,从生理看,人身体各种器官虽有差别,但他们都具有成才的因素。从心理看,一般人都有求知的需要、兴趣、爱好和能力,都有爱学习、自信、自学、自尊、自强、自立、进取向上、竞争求胜等成才的心理因素。从社会需要看,现在与未来的社会是科学迅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社会,是需要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社会。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作用,倾其所学,施之所专,创造条件使学生加速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教师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知识观。今天全球化的网络知识已使人目不暇接,而知识进入书本就陈旧了。因此,提出了“联系生活,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知识的传统是有限的,有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就更无限了。变“教书匠”为“研究型”教师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全面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应掌握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语言实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遵循教育规律,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素质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对“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教育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研究系统的学科方法论,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需要。
教育创新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高度的创造性,不断创新。传统教育观强调传授与接受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继承已有的思想道德,培养封闭守旧的人才。而现代教育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与创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创新观,善于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高尚的思想感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使教与学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便最大限度地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
(2)教师要有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全面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观念,成为通才与专才统一的人才。为此,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广博的全面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现代学校的教师应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具体来说主要有:自学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即敢于和善于提出新思路、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探新能力,即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具有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现代学校的教师应当树立科学求实的客观态度,注意不断深入认识事物规律,对新事物敏感乐于接受,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与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运用各种现代理论和思维方法,多理论视角多方法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利于切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教师要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一是身体素质。教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朝气蓬勃的力量去同学生打成一片,并影响、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二是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心,坦荡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乐观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不断学习,不断调控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得到平衡健康地发展,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4)教师要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辩证统一;从教师的劳动方式来讲,是个体式的心智劳动。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同时,教师的个体劳动也需要在教师集体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新时期的教师既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5)教师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师德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面对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3、有效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对于教材,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核心概念、主要假设、突出争论、探究的步骤、对于学科知识而言重要的获得知识方法;
②理解学生对于一个知识领域的概念框架连同误解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学习的;
③把本学科的知识和其它学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④理解学科知识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体,而是复杂的和动态发展的;
⑤对于学科概念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和解释方法来捕捉核心思想,并注意与学生先前的理解联系起来;
⑥在教学学科概念时运用各种观点、理论、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探究的方法;
⑦评价教学资源和课程材料在呈现具体的观点和概念时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有用性;
⑧使学生依据探究的方法生成知识和检验假设;
⑨开发并使用能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解释以及运用观点的课程;
⑩设计跨学科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探究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学生是如何内化知识、获得技能和发展思维技巧的,以及懂得如何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②理解学生的生理、社会交往、情感、道德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并且知道在做教学决定时如何考虑这些因素;
③理解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进程,以及他们在生理、社会交往、情感、道德和认知等方面个体变化的幅度;能够确定学习的准备度;也能理解学生一个方面的发展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学习成就;
④把学生的长处作为成长的基础,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产生学习的机会;
⑤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来设计适合的教学以满足学生当前认知、社会交往、情感、道德以及生理等方面的需求;
⑥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经验联系起来,并鼓励学生承担起形成学习任务的责任;
⑦在计划教学活动时把学生的思考和经验当作可以利用的资源,其方式可以包括鼓励讨论、倾听并对小组的交流作出回应;引发学生口头的、书面的或其它形式的思维表达形式。
·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并确定学生学习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包括不同的学习风格、表现方式,以及多元智能;知道如何把学生的长处作为继续学习的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
②知道学习中的例外情形,包括学习障碍、知觉困难、天赋、才能等;
③理解确定和处理歧视、偏见的方法;
④理解学生的学习受个体的经验、才能、先前的知识以及语言、文化、家庭和社区价值观的影响;
⑤理解文化和社团的差异性;懂得如何把学生经验、文化以及社区资源融入到教学之中;
⑥理解所有学生都能够并且应当在尽可能高的水准上学习,并坚持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⑦确定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阶段、学习风格、长处以及需要的教学;
⑧把多元化的观点带到学科材料的讨论之中,包括学生个人的、家庭的与社团的价值观;
⑨建立起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学习共同体。
·对于教学策略,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学科标准并知道如何实施;
②理解与各种各样学习相联系的认知过程,以及如何激发这些过程;
③理解各种教学策略的使用原则和技巧,及其长处与局限;
④通过动用各种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来促进学习;
⑤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批评性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表现的能力;
⑥监控和随时调节教学,表现出灵活性和互惠性,使教学对学生的反应、观点以及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
⑦运用各种清楚、准确的表达和呈现的方式来说明概念,并且在有必要时会采用多种解释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的理解以及罗列出多种观点以激发学生的批评性思考;
⑧运用教育技术扩大学生关于技术的知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大小不同的步子施教,引发高层次的学习。
·对于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基础科学,发展组织和支持个人与小组学习的策略;
②知道如何创造有利于促进所有学生的自尊以及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学习环境;
③知道如何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富有生成性地学习以及相互合作;
④理解有效课堂管理的原则,并运用一系列策略促进课堂上积极的、有目的的学习;
⑤通过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相联系、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以及引导学生质疑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置身于个体和小组学习的活动之中;
⑥组织、分配和管理时间、空间、活动和注意力等资源,使所有学生参与到富有生成性的学习任务之中;
⑦对于学生的互动、学业讨论以及个人与小组的学习责任提出明确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期望,创造出一种开放的、相互尊重的、支持的、探究的和学习的课堂气氛。
·对于交流,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交流的理论、语言发展以及语言在学习中的作用;
②理解文化和性别如何影响课堂上的交流;
③理解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在课堂上的重要性;
④知道有效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以及媒体的交流技巧;
⑤恰当运用倾听的技巧;
⑥知道以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目的来提问和激发讨论,包括探究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思考的步骤、促进他们有意义的风险探究、激发他们聚合性和反思性的思考等;
⑦运用各种媒体交流技术来扩大学习的机会,包括视听辅助设备和电脑,以及教育技术。
·对于教学计划,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学习理论、学科材料、课程开发、学生发展,以及知道在教学计划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达成课程目标;
②在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
③教学计划充分适切个人学习的风格和表现模式;
④教学计划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并积极拓展与深化;
⑤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表现分短期和长期来考虑实施。
·对于评价,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学科标准和升级与毕业要求;
②理解不同类型评价的特征、用途、长处以及局限,包括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和基于表现的测验;
③理解测量理论和与评价相关的问题,如效度、信度、偏差以及赋值等;
④运用评价确定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⑤运用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评价技巧,包括观察、学生学习档案袋、教师制作的试卷和设计的项目、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标准化考试等;
⑥运用有关学生经验、学习行为、需要及进步等方面的评价信息,丰富对学生的了解并修正教学的策略;
⑦运用课堂观察、提问和学生作业等方面的信息,评价班级活动在个人和全班两个角度产生的实际效果;
⑧建立并不断更新有关学生功课及表现等多方面的记录,并作为评价学生进步的可信依据。
·关于反思与专业发展,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理解教育在历史和哲学方面的基础;
②理解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③知道有关教学和可资利用于专业发展的资源方面研究的成果;
④理解反思和自我评价在继续学习中的作用;
⑤理解批评性思维和自我调节的学习的价值;
⑥理解专业发展的责任以及参与并支持自我和同伴合作的专业实践;
⑦把课堂观察、学生信息用于评价教和学,反思并进行新的实践。
·关于合作、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教师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①把学校理解为一个更大共同体中的一个组织,并理解教师工作其间的这个系统的各个方面;
②理解学校之外的环境对学生生活和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区域环境以及健康和经济状况;
③理解学生学习的权利和教师对教育平等的责任,包括学生的残疾、隐私、分数等;
④理解满足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需要;
⑤与特别合作者一起改进学生的学习环境;
⑥利用校外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上教师素质十个方面的要求可以概括成以下六点:
1、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和设计;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程度,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等的了解;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好的呈现和理解;
4、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主要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5、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与评价;
6、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4、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与时俱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主力军,教师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
(1)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
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多年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弃中下等生及差生,造成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只好辍学而过早地走向社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他学生一心只为了高考,三更灯火五更鸡,结果搞得生活没有任何规律,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过度疲劳,常常出现课堂“休克”现象。另外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结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绩不断滑坡,受不了老师的逆耳“忠言”,自寻短见。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2)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说教在学生那里就会掷地有声,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调整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是接受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环节要紧凑,知识过渡自然,有密度、有梯度,重难点集中优势加以攻破。教师必须把握一节课的“一”是什么,如何反“三”,“类”是什么,又如何“旁通”。这“反三”和“旁通”到什么程度为最适宜;另外,教师要明确一节课哪些知识自己讲,哪些知识由学生根据教者的设疑、点拔、启发去完成。把课堂变成学生用已学会的直接知识去认识探索新的间接知识的主要实践活动,而且发挥学生自己最大的潜在资源。使学生在探索中锻炼毅力,在探索中品尝劳动成果的甘甜,在探索中懂得群体的力量,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4)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就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可以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
(5)苦练教师基本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创新精神。这诸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穷的创造性,因此,应注重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大比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能认识到教师的素质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通过自身知识的内化形成和积累的。
(6)开拓教师业务学习渠道,拓宽学习内容
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中要深入开展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敢于打破陈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在业务学习中,除学习书来的理论外,还应注重注入有利于开拓性、打破常规旧框的思想,侧重于案例分析、研讨交流、收集信息资料、实地调研、实证性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技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动态等。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只有提高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所提高,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才能使教学与时代俱进。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从教的方面来看,最直接、最重要的无疑是课堂授课效果,而影响授课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备课质量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教学环节;从学的方面看,在教学过程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也是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采取当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在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要上好一堂课,选择合适教材,积极认真备好课是关键。
(1)选好教材,规范教案内容。明确设课目的、性质及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选用最新版本教材,并多选几本参考书进行备课。 同时对教案内容进行规范化,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及教学对象不同,要求、内容、方式、方法均有所不同,强调个性化备课,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备课教案书写规范、完整、标准、正确。备课要细、严、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投入必然得到高产出、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等多重效果和目的。
(2)完善备课步骤,实施最佳途径。 教师备课应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五步,其关键是课前备课。这不仅包括单纯意义上的备课,还需要备教案,备语言、备教具、备感情、备教态、备学生。备课要认真细致,要熟悉、精通、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和难点。做到所选内容新颖,反映时代新潮流。新上课教师一定要写较详细的教案,明确讲课顺序、步骤、方式及方法。备课中要注意课程之间、内容之间的纵向及横向联系及衔接。备课时要考虑好如何进行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备课教案要突出知识点、教学提纲的连接点、知识的交汇点。以完整知识点为教学单元,形成知识网络。
2、提高语言质量
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好课是正确思维的沉积,而讲好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优质的教学语言应该是:
(1)通俗明白,浅显易懂。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如果是刁钻晦涩、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2)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性要求教学语言准确无误、干净利落、不说废话、不带语病、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概念的阐述不模糊,判断推理不模棱两可。同时,从信息原理看,教学语言速度必须科学合理,使其与教学对象对语言信息反馈的速度相适应。
(3)应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启发引导下,沿着教师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知,寻求答案,获得真知,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
(4)生动有趣、有感染力。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平淡、抽象、概念化,缺乏吸引人的力量,学生听起来乏味,味同嚼蜡,自然印象浮浅,效果不佳。如果教师讲课时幽默风趣、言简意明、富有感染力,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听起来精力集中,感受深刻,并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其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教师要不断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机有结合起来,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具魅力教学语言,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3、提高板书质量
板书能体现事物的从属关系和因果关系、显示不同的空间位置等,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1)设计应遵循实用性、直观性、艺术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2)板书布局要立体,结构要严谨,层次要清晰。备课时要做好板书计划,精心设计,巧于安排。讲课终了时,学生纵观黑板就能在头脑中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框架结构,便于回忆和掌握知识系统。
(3)板书语言要精炼,要提纲挈领。设计板书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讲述内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尽量少而精。
(4)板书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的解释举例应布置在最佳视区、并使用带色粉笔标出,对难理解的术语、符号等,应随讲即时标出,便于突破难点。
(5)板书字迹要清晰、工整。板书的书写要适时,内容出示过早晨,影响听课,出示过晚,则不起作用,甚至会干扰听课。
4、优化教学过程
精讲点拨。“精讲”是要求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规律、联系等必讲之处,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揭示知识本质。更要注意在讲授重点知识或主要结论给出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契机,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点拨”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精讲”,精讲点拨时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掌握,而且要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知识形成的源头,把知识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善动脑、多动口、勤动手的良好行为。
系统训练。是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低层次目标,通过一些综合性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组时,应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达成各层次的目标;发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使训练题组有机结合。通过转换问题的表达方式,改变问题条件、结论思路等,对课本习题加以深化、改造,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题、编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和延伸。
练习讲评。讲评要有选择性,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同类型的练习,讲评要有侧重点,对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主要讲评学生的思考过程,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对启发智能的练习侧重讲评解题思路,让学生探求最佳方法。
达标测试。测评题应覆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题目有浅入深,适当联系以往所学知识并进行转换。题型以客观性试题为主,适度选择解答较为规范的主观题。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要公布准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统计达成度,测评之后依据收集道德信息,济济进行补救教学。补救愈及时迅速,学生智能缺陷弥补愈容易,不久措施要根据学生达标情况随时进行,也可以课下利用作业联系补救或采取个别辅导指定学习内容,做到当日目标当日清,防止累积性误差,使学生走入误区。
5、讲究教学艺术
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境。对教室的布置,直观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装束、言谈、举止等都与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有关。处理得好,就有利于教学,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教学。为了尽可能排除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因素,教师应注意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
其次,要善用语言、声调、动作、表情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用语言和声调的变化来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丰富的表情、和谐的动作,也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要注意重点、难点问题的讲授艺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在重、难点问题的讲授时应切忌平铺直叙,要声音洪亮,语言简洁,加重语气,字字鲜明肯定,要带着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要及时强化,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
第四,掌握提问艺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要以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训练学生,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出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深刻的掌握知识。
第五,转变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学行为来实现,加强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与理解,使教师进一步明晰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时发展与提高,使教师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共同体”。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小组教学等改革实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沟通师生心理
目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的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影响教师师教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沟通,在思想沟通中,教师利用展开示范教育,必然会产生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这强有力的示范作用概括起来为感染力、说服力、激发力、推动力。在这些力量的感召下,学生才会更加自觉地调整自己,才能更深刻地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情绪沟通,作为教师应该喜学生所喜,乐学生之所乐,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他们奋发学习的热情;感情沟通,人需要爱他人,更需要得到他人的爱,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春天般的温暖,使彼此之间的感情交融,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尖锐而善意的批评就会形成良好的接受格局,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能欣然接受。因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心理沟通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7、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使学习环境变得有兴趣,使人们在一种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环境中把学习搞得更为出色,许多教育家作了不懈的努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领导者在鼓励人们要用极大的意志去钻研学问的同时,应努力探索一种人们能在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兴趣转移”,使学生的学习重复性与枯燥性得到有效缓解,学生们在这种丰富多彩、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环境中学习,自然会效率倍增。兴趣是成功的第一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了如指掌,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关心、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使之放出最大的光和热。有些兴趣尽管与学习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也不应用简单的方法减弱他,相反应理解并强化学生的兴趣,继而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单调、枯燥、艰苦、严肃”的学习上来,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新的兴趣。一个教育工作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持久不衰的兴趣,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讲课练兵齐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体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组织教师开展讲课练兵活动的八种基本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区级评优课。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全区的评优课,对评出的优质课,除给以适度的奖励外,同时向市教研室推荐,使教师有更高层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典型引路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区内做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供学习和借鉴,起到引路的作用。这种课型有利于不同特点的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避免门户之见。
(3)指定课型课。在培养教师方面,我们倡导教师要向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学会上多种课型的课,要研究不同课型的组织方法及教学的特点。我们组织讲课,事先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指定上不同类型的课,目的是为了扬人之长,或是为了帮人之短。教师要按指定的课型上课。这种课难度大,标准高,有时又不是轻车熟路,更需要认真研究,是教师锻炼提高的好机会。
(4)专题研究课。我区教师从自己教学的多种需要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的是几位教师共同研究同一个专题,也有的是以学科或年级组为单位共同研究一个专题。我们组织的专题研究课就是请研究同一专题的教师共同备课,以加大研究的深度。
(5)师徒挂钩课。我们为刚工作的新教师选派师傅,每期两年。在这期间我们组织师徒挂钩课,在师徒共同备课的基础上,由青年教师上课。通过这种展示课,既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提高,也有利于老教师的再提高,还有利于不同师徒之间的互相学习、借鉴。
(6)教改汇报课。每学期末,区教研室组织课题评价与验收活动,凡申报验收的教师都要展示一节体现自己研究专题的课。讲这种课,有利于区内教研信息的交流,发挥信息动力的作用。
(7)创新展示课。
(8)观摩课。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40条建议:
1、坚持每天读书,把读书当成职业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是为了应付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交朋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质的转变。我们要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原则,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学校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4、坚持教学设计的合作性。坚持合作研究,搞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战斗力。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师之间要形成滚动效应:相互学习,协作共事,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集体设计时既要坚持统一的要求,又要各具个性特征。
5、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效实施《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落实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主体性,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6、教学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依据《课程标准》去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创编教材,合理科学地确立重点和难点,创设内容情景,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科学处理年级、单元(章节)、课时的内在关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注重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基本素养。
7、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学习要求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8、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设计要灵活。要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凸显教学风格。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问题,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往互动,正确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9、课堂教学设计要及时调整、补充。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反思,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资源等方面,分析与预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要实用、管用、好用,留有余地,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10、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教师“爱生如子”,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育效果。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所想所感,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施教。
11、坚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要遵循学科的科学规律与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学,善于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于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2、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因此,课堂教学既是可以静态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科学地把握必然性能使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果,机智地抓住偶然性是课堂教学智慧与艺术的体现。
13、课堂教学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并把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要用新的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方面得到落实,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4、课堂教学目标要落实。要遵循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明确、具体地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15、课堂教学内容把握要科学准确。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关注学生的生活,联系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注重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
16、课堂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严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要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促进者的作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严谨科学。
17、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8、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确立教学目标看,要从学生的经验、知识积累、生活环境出发;从教学资源构成看,要把学生的视野、经验累积作为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也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从教学过程看,课堂教学不再是灌输与接受,而是体验、感悟、理解、应用;从学习结果看,学生不再是被告知者,而是自主建构知识者。
19、教学方法要“实、乐、活”。“活”是关键,“实”是活的基础,“乐”是活的前提。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科的实际,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有效地采用教学方法,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20、课堂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但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自学性原则等。
21、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以活跃学生思维为标志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不是简单的“满堂问”或“是非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想取得成绩,不论是备课、讲课,还是课后的复习,都要运用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2、课堂教学实施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科学地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整合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23、课堂教学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成功和创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4、课堂教学要和谐,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境界中成长。“和谐”教学是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创造教学的具体表现。
25、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地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各类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注重开发与利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的要素性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服务。
26、课堂教学要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其他教学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27、课堂教学要凸显教师的教学风格,张扬教学个性。教师要仪表大方,举止典雅,衣着整洁得体;语言标准规范,简洁生动,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富有感染力;板书字迹清楚,笔画端正,书写规范,概括精炼,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建构知识网络;表现出个人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及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28、课堂教学要把握教学的生成性,创造性运用教学设计。在开放、动态、生成、多元化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课堂反思,关注教学细节,调整教学设计,重组教学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尤其要高度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围绕“三维”目标开展合作、交流、对话、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强化“出乎意料的问题”意识,并因势利导将问题转化成教学资源。
29、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对积极参与教学、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具体的、适度的、个性化的评价,以激励和表扬为主,讲究纠正和批评的策略与方式,给学生以人文关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验到成长快乐和成功喜悦。
30、学期评价或终端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31、课后辅导要及时。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具体的问题,采取整体解难答疑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及时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不仅要辅导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2、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在坚持分层次教学的同时,也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辅导。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如对尖子生要适当拔高学习要求,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鼓励这部分同学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面批和面改”;对心有困惑的学生要进行春风化雨式的谈心活动。
33、要树立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积极进行作业改革。作业不能是课堂教学简单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课程动态的生成性延伸。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目标。要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可能世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生长点。
34、加强习题研究,改变作业单一文本模式和单一书写方式的状况。要重视习题研究,精选例题,以少胜多,以精取胜,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动笔书写,还要动口交际、朗读,动眼阅读、观察,动手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等。不仅要有当天完成的作业,还可以有几天内完成的作业。作业要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
35、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能力。命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学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师要加强中考、高考研究,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命题趋势,掌握命题方法,提高命题能力。命题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
36、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文本型、书写式等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实践型、操作式等作业在课外完成。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序与技能技巧,科学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指导家长帮助、关心学生的作业,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37、要及时检查、评改学生作业,加强作业反馈,让学生在改正作业错误中学习。要改革作业检查评改办法,采取整体评改、个别评改、共同评改、作业交流、作业展示等多种方式,并将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纳入期中、期末评价与考试之中。学生的学业情况要及时正确反馈,科学引导。不能以分数论等级,排名次。反馈应及时、综合、全面、有针对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业情况。
38、务实求本,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各学校要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立足本校实际的学科校本教研;各学科要针对本学科的情况,结合校情、生情,具体的提出本学科本学期的校本教研的目标和措施,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功效,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39、积极反思,做反思型教师。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以研究者的眼光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过程、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及时地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的原因,记录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反思可以全面,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文字可长可短,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0、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新理念,做研究型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影响较大的典型性问题,进行追踪与设计,形成教学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通过“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教师热爱学生的10条建议
1、热爱、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性格上的弱点和成长中的缺点,在严格要求的原则下来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和纪律约束也要坚持正面教育和科学引导。不讽刺、不挖苦、不谩骂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对学生要有深切的期望
对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的期望,让学生了解期望的内容,明确期望达到的目标。善于用手势、眼神、笑容等传递期望的情感。不向学生流露出任何不信任的情绪,不随意中止学生的提问和发言,对学生提出的不恰当问题,不指责、不批评。
3、真诚对待学生
对学生要有坦荡胸怀和真情实感,办事公道,为学生树立正直、诚实的榜样。对学生不失信,处理问题不带偏见,不转嫁矛盾。
4、面向全体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和闪光点,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扶持。既要扶植、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保护和调动品德、学习困难生的积极性,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大的帮助。不冷淡、不歧视、不打击后进生,更不准放弃对后进生的帮助和教育。
5、保持良好情绪
微笑进课堂,授课时表情要自然、亲切、和蔼,情绪饱满乐观。不把生活中产生的烦恼、忧愁以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6、引导学生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每一阶段、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德育目标,唤起学生追求实现目标的欲望,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不要让学生处于无目的的、被动的状态;同时,也不要对学生提出不合实际的、过高的目标。
7、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各种激励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体,丰富学生的视听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摈弃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8、激励学生成功
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需要,努力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用肯定、赞许、鼓励、表扬、奖励等形式给予学生肯定性、导向性评价;尽可能地为暂时失败的学生提供再次尝试的机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争取新的成功。不打击有过失、犯错误或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用分数卡学生,不单纯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
9、减轻课业负担
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备课、授课、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随意拖堂、加课;布置作业不超量,不留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杜绝任何形式的惩罚性作业。
10、注意师表风范
用自身良好形象和高尚人格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仪表庄重大方,语言健康、准确、生动、精炼;板书字体工整、规范。不浓妆艳抹,不着奇装异眼,不说粗话、脏话。
无数事实证明,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而"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就学生的一生,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而毁掉学生的终身。让我们牢记: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怀一颗爱心,生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的闪光点,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鼓励,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信赖,让学生勇敢的踏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只有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你才可以无怨无悔地说你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只有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
田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