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法研究 >> 正文

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表时间]:2013-03-03     [浏览次数]:
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蔡安仁     

    在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事例:体育课学生运动幅度较大,运动可能引起的损伤机率也提高了,那么,如何减少学生的损伤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经验及应对,体育运动中产生损伤的原因、受伤的时间以及运动项目特点的调查分析。我认为,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

    在此我分析了产生不安全事故的部分原因,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注意,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自我约束力差。

    体育锻炼中产生损伤的大多数学生大都在离教师比较远的学生,因为中学生的心理在教师附近比较、约束、离老师较远就可能更随意地释放自已。加之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就很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疗的能力。

    2、准备活动不充分。

    通过观察,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活动时,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内脏和肌肉没有充分活动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洁、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学生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到位。

    一些学生身体素质差、平时不爱活动,看到其他同学作一些动作幅度较大,而且动作非常漂亮,所以也想去试一下,但忽视了“循序渐进、量力而为”的原则,仅凭一时冲动,在缺乏必要的素质与基本技术情况下盲目去做,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由于造成运动创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预防措施也必须是综合性的,全面到位的。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的认识要懂得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①了解自已、实事求是②树立目标积极进取③全面锻炼注重实效④运动有恒,坚持经常⑤运动有度,循序渐进⑥遵循规律,自我保健)以上几点原则,学生必须遵守。

    2、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法活动。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层次特征和生理、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运动量,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课前热身运动。据调查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导致的受伤同学占受伤人数的40%以上,所以准备活动,是不可忽视的。

   总而言之,治标更要治本,应从学生,自身抓起,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XML 地图